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城镇“80后”:推动传统花生加工行业转型升级,力促乡村振兴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今年,我的目标是让陈皮花生进驻天猫、京东,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近日,鹤城花生加工行业协会会员、鹤山市仔仔食品厂负责人赖双平站在自己的花生加工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旁,信心满满地说。

陈皮花生,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花生和陈皮融合起来进行加工,达到不一样的口感。赖双平介绍,陈皮花生最难的工艺是对产品酸性的控制,2017年,自己花了大半年时间去研究这一技术指标,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十几吨花生因达不到生产要求自动下线销毁,最终掌握了合适的配方和原材料比例。如今,陈皮花生成为他食品厂的主打产品,去年占到总产量的一半,超过100吨,仅该项产值就达600多万元。这位年轻企业家为何偏偏与花生加工行业结缘呢?

微信图片_20190318094124.jpg

▲已经打包完整,即将发出的陈皮花生

记者聊天得知,上世纪80年代,赖双平出生于鹤城镇南中村委会禾叉坑村的一个“花生世家”,父亲和爷爷都是从事花生加工行业的,从小,他就耳濡目染,对传统花生加工的一些技术十分熟悉。“小时候,我跟爷爷挑着炒好的花生到佛山九江去散卖,有些戏迷喜欢一边看戏一边吃花生。后来,我父亲办起了花生加工作坊,开始打包装。这些情景是我童年无法磨灭的记忆。” 赖双平说。

微信图片_20190318094131.jpg

▲赖双平正在检查花生

据当地人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鹤城镇南中、南星、南洞村开始大面积种植花生,所有村民基本都从事花生种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农户以“一灶一锅一炉”开设家庭式作坊,主要生产咸干花生。当时,农户基本已不再种植花生,原材料靠从外引进。在兴盛时期,鹤城镇有了“花生街”,成为重要的花生及深加工产品储存中心和交易市场。这里商业和服务业兴旺,商贾云集,夜市经营至凌晨两三时,因热闹繁华而被称作“小澳门”。

至2000年前后,受市场影响,鹤城镇绝大部分花生加工厂陆续关闭,赖双平家族的加工厂也在之列。“当年,我加工厂里大量花生滞销,后来,我花了7年时间去考察市场,全国各地采购样品,分析消费者心理,才找到了原因”。原来,大部分加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以代工为主,利润微薄,而经销商打价格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久而久之,传统花生不再受市场青睐。痛定思痛,2010年,赖双平卷土重来,在家乡开办了鹤山市仔仔食品厂,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甜酒花生、蒜香花生、五香花生、山核花生、原味花生等一系列产品开始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包装更讲究,产品更精致。

▲一体式全自动的花生加工生产设备

近几年,在鹤城镇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当地的花生加工厂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赖双平表示,近两年,自己共投入了近千万元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改善生产工艺,配合当地政府重振花生行业,深度打造客家文化。

“鹤城镇种植、加工花生的历史悠久,现在虽然没有人种植花生了,但花生因为“花开富贵”、“生生不息”等良好的寓意,已成为当地客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鹤城90%以上是客家人,比如村民婚嫁、儿女满月、重要节庆日,传统花生这个民间农特产始终是招待亲朋好友的首选小吃。” 如今,赖双平的花生卖到湖南、福建、贵州和上海等地,有的还漂洋过来,卖到智利、马来西亚等国家。

微信图片_201903180941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