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27日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2016年3月


目    录

第一篇 新常态新起点 全力跃上新台阶 1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2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5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0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1

第二篇 谋长远促转型 加快踏上新征程 15

第一章 谋定而动 建设珠西门户城市 15

第一节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15

第二节 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18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

第二章 集中精力 建设珠西制造中心 21

第一节 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22

第二节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 23

第三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5

第三章 抢抓机遇 建设珠西物流中心 25

第一节 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26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7

第四章 乘势而上 建设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 29

第一节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29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3

第三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34

第五章 创新驱动 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36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36

第二节 大力推进“小微双创” 38

第三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39

第四节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 40

第六章 协调发展 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41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42

第二节 着力推进城乡发展 43

第三节 打造共同精神家园 44

第七章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同城共融 44

第一节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45

第二节 优化开放合作格局 46

第三节 推进三区一市融合 46

第四节 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47

第八章 绿色发展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48

第一节 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48

第二节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50

第三节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52

第四节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53

第九章 共享发展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54

第一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

第二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55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6

第四节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58

第十章 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环境 61

第一节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61

第二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61

第三节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62

第四节 建设和谐平安鹤山 63

第三篇 建机制抓落实 保障规划见实效 64

第一章 强化支撑 夯实规划实施基础 64

第一节 全力打造六大平台 64

第二节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64

第三节 着力破解要素制约 65

第四节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67

第二章 加强保障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67

第一节 认真做好规划衔接 67

第二节 积极强化政策引导 68

第三节 严格规划考评监督 68

附注:名词解析 69

前言

“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鹤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新常态新起点 全力跃上新台阶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98亿元,年均增速9.1%(指2011—2015年平均增长,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789元,年均增速8.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25亿元,基本实现翻一番目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7.9:55.9:36.2调整为2015年的7.1:54.5:38.4。鹤山工业城成功申报成为省产业发展集聚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了富华重工、东鹏智能家居、得润电子、牛力机械制造等一批大项目,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创建成为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纳入省(江门)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40家,江门市农业龙头企业5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8万亩。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641项;增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和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个;新增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0件、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鹤山红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桃源镇荣获“中国制伞名镇”称号。

宜居鹤山扎实推进。加快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糯扎渡换流站、江肇高速、佛开高速扩建、广珠铁路、城区供水管网西环主管工程、省天然气管网等一批大项目建成,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7亿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启动沙坪河综合整治,实施新一轮绿化鹤山行动,新建绿道101公里,荣获“广东省园林城市”称号,被授予“广东省县域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示范县”称号。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完成89条行政村的整治,创建省和江门市卫生村135条,共和镇获“广东省岭南名镇”称号。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民生投入持续加强,五年累计支出59.5亿元,年均增速17.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7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和救助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一体化和全覆盖。扎实推进“大民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五年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2669套,改造农村危房68户,接受各类慈善捐款9362万元。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成实验中学、新沙坪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任务和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验收,成功申报“中国凉茶之乡”,东古牌系列酱油制作技术、陈山香火龙习俗、古劳三夹腾龙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首届“梁赞咏春文化节”,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市国防大厦投入使用,再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深化改革有力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60项,实施“1+3”清单管理,全面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创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启用,完成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市直国有资产改革初见成效,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创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新增各类社会组织195个。


专栏1:鹤山市“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类别

指 标

2010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15

年均

增速%

2015

完成

年均

增速%

经济

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1.75

--

8

259.98

9.1

人均生产总值()

33638

--

7

51794

8.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103.1

103

--

101

--

经济结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7.46

--

10

146.23

11.5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22.2

亿美元

--

4

147

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83

--

11

123.44

12.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4.77

--

11

153.82

11.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2.26


15

24.25

14.6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36.2

40

--

38.4

--

城镇化率(%)

57.1

60

--

61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0.9

2

--

1.8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6

10

--

10

--

发明专利拥有量()

119

130

--

151

--


社会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


32.9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

--


20473


城镇登记失业率(%)

2.56

3

--

3以下

--

转移农业劳动力累计()

4500

22500

--

15900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48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0

95

--

99.13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7.8

98

--

98.95

--

常住人口(万人)

47.75

50

--

50.2

--

人口自然增长率()

4.64

6.5

--

6

--

资源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吨标煤)

0.96

0.78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1.9315

1.9315

--

2.153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78.1

90

--

90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

95

--

98.8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二氧化硫()

1340

1316




化学需氧量()

12245

10012




氮氧化物()

687

679




氨氮()

1329

1173




森林覆盖率(%)

45.6

46.6

--

49.8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0.04

12

--

15

--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外部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兴产业、新商业模式加速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二)发展机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准确判断鹤山所处发展阶段,充分考虑发展趋势,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新一轮大发展。

珠西战略的实施助推发展。广东省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战略,江门被定位为珠西战略主战场,我市被江门市列为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区,重点打造专用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导向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东提西进”凸显区域发展优势。江门把鹤山的发展定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江门的北门户、桥头堡、广佛经济圈对接区以及珠西物流基地。江门市东部一体化战略实施,鹤山被列入第一梯队,将在大江门的视野下来谋划鹤山的发展。我市的未来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型城镇化为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十三五”时期,我市着力推进谷埠新区、文化中心区、美雅产业新城等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将带动消费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住房、汽车、教育、信息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的空间。

大交通带来大发展。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南沙港铁路、江罗高速、广中江高速、G325过境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加快建设,尤其是已经建成的江顺大桥和江门大道,又为鹤山直接对接珠三角最活跃的经济圈提供了一条大通道,使我市加快融入广佛经济圈实现无缝对接。

重要载体引领大发展。江门市以鹤山工业城为核心建设的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将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工业城扩容增效,园区面积扩大至105平方公里,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发展空间。南沙港铁路建设并在广珠铁路鹤山段接轨,鹤山物流港可通过广珠铁路连通京广等骨干铁路,通过江肇高速、江罗高速公路接驳大西南,将成为大西南货物出海的“捷径”和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为依托南沙港建设“无水港”、打造珠西货运交通枢纽奠定基础。

(三)困难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发展水平与所处的区位不相称,也面临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产业层次水平低、规模小、集聚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小,先进(装备)制造业起步晚,服务业发展质量不够高,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滞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不够精细化,城市形象、特色和品位不突出,城区发展格局不高,扩张能力不强,对周边区域吸引力弱,未能形成协同融合发展的格局。

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状况不理想,主要河流水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亟待改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土地利用粗放。

社会事业发展有待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事业发展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各类社会矛盾增多,个别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治理难度增大。

展望“十三五”,我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将多于挑战。作为江门市区位最优越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我市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敢于担当,精心谋划,全力破局,充分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不寻常的发展,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省委“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江门市委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的目标和决策部署,实施“高、大、中、小”四轮驱动,把握“东提西进、同城共融”重要机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造平台、畅交通、建新城、护生态、惠民生、强作风”六大任务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一城三中心”(珠西门户城市,珠西制造中心、珠西物流中心和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生态美丽家园。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必须坚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加快发展。必须把加快发展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好,准确把握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力争先进位,实现质量更好、结构更优、速度更快的科学发展。

坚持协同发展。加强对接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区和深化江门东部板块合作,促进与周边市(区)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主体功能区理念优化全市国土空间布局,有效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产业分区集聚、成果各镇分享的科学发展机制。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改革意识,继续先行先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障碍,增强发展持续动力和活力。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绿色屏障。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培育发展绿色生态型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各级党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一城三中心”建设实现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深化改革达到新层次,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实现2018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城三中心”建设实现新跨越。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城区全面提质扩容,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有成效,谷埠新区、文化中心区、美雅产业新城建设现雏形。形成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格局,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宜居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以鹤山工业城为核心建设的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以专用车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取得重大突破,打造珠西制造中心。鹤山物流港建设有实质性进展,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突出,打造成为珠西物流中心。全域旅游全面推进,培育具有鲜明鹤山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成为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

——经济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江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并与全省同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0:44。创新能力逐步提高,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

——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加强与广佛都市圈产业、交通、旅游等的对接,主动接受其辐射,错位发展、互利共赢。深化江门东部板块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形成交通一体、产城互动、旅游同盟、环境共治、民生共享新格局。各个主体功能区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形成“北商贸、中工业、西生态”的新格局,发展机制、考核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民生福祉不断增加。教育、文化、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就业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决定性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效。全面完成中央、省委和江门市委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治、社会管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专栏2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

2015年(预计)

2020

年均

增速%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59.98


9.1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51789


8.5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8.8

10.5

--

预期性

4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1

65

--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0.4

32.33

--

预期性

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8.4

44

--

预期性

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


--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7

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1.8

2.6

--

预期性

8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

4.9

--

预期性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

预期性

10

技术自给率%



--

预期性

11

互联网普及率(%

72.5

80

--

预期性

12

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民生福祉

13

常住人口(万人)

50.2

53.5

--

预期性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473

30080

10

预期性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约束性

1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19

3

--

预期性

17

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脱贫(户/人)

--

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约束性

18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98

98

--

约束性

19

人均预期寿命(岁)

79.7

80

--

预期性

四、生态文明

20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2.153

落实江门下达规模

约束性

21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亩)

--

落实江门下达规模

约束性

22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114

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约束性

23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约束性

24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约束性

25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约束性

26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49.8

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290

约束性

27

空气质量

城市细粒颗物(PM2.5)浓度下降(%

--

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

约束性

28

V类水体比例(%

--

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约束性

2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万吨)

化学需氧量

10012

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约束性

二氧化硫

1316

约束性

氨氮

1173

约束性

氮氧化物

661

约束性

备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5年累计数。

第二篇谋长远促转型 加快踏上新征程

第一章谋定而动 建设珠西门户城市

鹤山是江门市与广佛都市圈的对接区、北大门和桥头堡,是广佛通往粤西通道进入江门境内的门户城市。以城区“三大片区”为抓手,以谷埠新区为核心,全面加快城乡建设,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珠西门户城市。

第一节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加强对城乡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按照珠西门户城市的定位要求,重点围绕西江-雁山区域规划好城市门面,积极发展高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后台数据处理等新型城市经济。利用西江黄金岸线,在谷埠新区规划建设游艇码头,积极发展星级酒店、高端商务服务、休闲健康等产业,将谷埠新区打造成为高端山水生态新城。加快推进“三馆两心一宫”和文化广场建设,打造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区。推进美雅产业新城建设,打造丝绸纺织文化产业综合体。

推进城区提质扩容。做好空间规划和产业定位研究,加快推动城市建设从旧城区向东转移,以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机遇,积极推动城区提质扩容增效,吸引产业与人口集聚,逐步构建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化、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结合城区总体规划修编,稳妥推进城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城区与周边镇关系。以广佛江珠城际轨道鹤山站和江门大道鹤山连接线为重点,加强对综合交通站场建设和站场用地布局的统筹力度,探索铁路站场TOD综合开发模式,科学规划产业、居住、教育、医疗卫生和消费休闲等功能区。

提高城区建设和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争取城市综合管理试点,积极探索网格化、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整治“脏乱差”和交通拥堵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区重点市政道路网络建设,建设环状交通网络,大力推进G325鹤山过境线、沙坪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贯通新环路、中山路以及十一号、十二号等城市主干道;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交通设施和停车场建设,改造容易堵塞的道路,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摆卖等行为。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加强城中村管理,完善学校、公共厕所、社区公园等建设,加快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

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资金筹措机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城市公共设施。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新方法,提高各类资产综合效益。发展绿色建筑,强化建筑市场和质量管理。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对城镇闲置土地、迁村并点土地的收储力度,争取增量、用好流量、盘活存量,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鹤山工业城和物流港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动“一城三镇”融合提质,抓紧编制实施“一城三镇”总体规划,建设新型产业社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成为全市副中心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物流港与西部城区融合互动,推动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物流港延伸,力争到2020年,两大板块产城融合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新格局。

专栏3:城区重点建设项目

谷埠新区:依托西江和大雁山风景旅游区,建设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高端山水生态新城,打造成为鹤山的“客厅”。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后台数据处理等新型城市经济,利用西江黄金岸线,规划建设游艇码头。

美雅产业新城:打造集商贸流通、产品展销、研发创新、品牌策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丝绸纺织文化产业综合体。

文化中心片区:加快推进“三馆两心一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和文化广场建设,打造商务、行政、文化、休闲、商住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中心。

第二节 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谋划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以谷埠新区为试点,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促进智慧生活应用全民共享,倡导“智慧生活”,发展社区移动APP。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排水防涝及防洪设施建设,合理建设城市排水河道、排水管网、抽水汞站等排涝工程体系。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纤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新建小区光纤入户,建设无线宽带城市,加快推动公共领域WLAN布局,推动公共场所免费Wi-Fi建设,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加快农村信息化和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实施农村通电视和通宽带工程,实现宽带网络入户率达到60%;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光网”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广云服务、“大数据”发展应用,开发利用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积极推进国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进大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大民政”统一的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心等。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搞好交通大会战。以对接珠三角核心经济圈重要路网为重点,积极构建外联内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大力协助推进国家重点项目南沙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等轨道项目建设,协助做好肇庆-江门高铁规划前期工作,全力加快江罗高速、G325过境公路、江门大道北辅道、滨江大道延伸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招商引资,谋划推动G325复线建设,形成与珠三角核心区、粤西互联互通、快进快出的大交通格局。积极推进广珠铁路客货联运和江门市域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加快市域路网建设。完善国道、省道等道路升级改造,以镇镇通一级路为目标,重点抓好龙古公路改造、鹤山工业城对外连接道路(连接江门大道道路、连接江门主城区道路、连接高速公路出入口等)、江肇高速龙口出入口改造等工程,强化沙坪城区和“一城三镇”之间快速连通,大力改善我市南北走向路网。加强山区道路建设,做好双和公路、高铜线的提升改造和高铜线双合段泗合村改道工程。推进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和潮人径建设,构建连续、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运输体系,加强城区和各镇公交专用站场建设,加大清洁能源公交车投放,推进东部公交一体化。


专栏4: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铁路轨道交通:广佛江珠轨道交通站场工程(鹤山)、鹤山(江门)铁路货运枢纽中心、南沙港铁路鹤山段。

高速(含快速)公路:广中江高速(江番高速)鹤山段、江罗高速鹤山段、佛开高速公路三堡至水口段、江门大道北辅道、G325线桃源至址山段改线(快速化)工程、江肇高速龙口出入口改造。

国省道工程:G325复线工程、G325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及辅道、G325S270连接线工程(一、二期)、省道古港线(S270)改扩建、省道S272至广珠铁路鹤山站连接线。

港口码头:谷埠西江游艇码头。

县级公路:工业城道路、乡道竹禾线(Y086)至县道大圣线(X561)连接线、鹤山市镇级公路(雅瑶-桃源-鹤城-共和)、省道S270古港线连接国道G325工程(滨江大道鹤山延伸段)、鹤山工业城对外连接道路(连接江门大道道路、连接江门主城区道路、连接高速公路出入口等)、杜阮南路接共和平岭段工程、双和公路(纳入省道)改造、农村公路硬底化。

公共交通工程:鹤山大道与文华路、江沙路、前进南路三大交叉口改造,镇南工业园和鹤山公园公交首末站建设,构建融入东部一体化的常规公交网络。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馆两心一宫”、文化广场、体育公园建设,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使用。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确保“十三五”期间除山区镇以外,全市区域用上天然气。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水厂处理工艺和供水管网的升级改造,改善城乡饮用水条件,提高供水能力和安全性。积极推进谷埠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城市配套设施使用新机制。推进能源设施建设,支持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再生资源,做好鹤山产业集聚区热电联供和龙口国电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加强城乡电力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消防、防洪等设施,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专栏5: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城市基础设施:谷埠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业城管廊、五号街(人民西路-鹤山大道)、十一号街(鹤山大道-砚江河)、十二号街(鹤山大道-过境公路)、城市燃气管网、北湖公园.体育中心升级改造、新城路改造、新鹤路改造。

供电设施:茅坪输变电站、城东输变电工程、鹤山站#3主变扩建、500千伏鹤山输变电工程、昆中输变电站、鸿江输变电站,农村电网改造。

供水设施:市第二水厂扩建、四堡水厂、双合水厂。

能源设施:鹤山产业集聚区热电联供、龙口国电分布式能源站。

第二章集中精力建设珠西制造中心

紧紧扭住珠西战略不放松,积极实施《鹤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竞争力提升。到“十三五”期末,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主导和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410亿元。

第一节 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建设。以“一纲要五行动”为指引,贯彻落实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和鹤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纲要,以打造华南地区特种专用车生产基地为目标,以鹤山工业城、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富华工业园、牛力专用车等项目为核心,集中发展专用汽车装备业,积极培育箱式汽车、保温、冷藏汽车、半挂箱式汽车以及物流运输装备、农业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专用车以及相关配套重要基础件。以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为依托,积极与欧洲机械装备、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对接合作,通过“敲门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优质专用车生产企业,力争三年内完成首期2000亩用地规划建设、聚集10家以上专用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打造一个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发展、支撑作用强大的专用车产业基地。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围绕珠三角地区机器换人的庞大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精密轴承、通用及专用模具、关键和特殊零部件制造、家电智能化设备等。以宇红纳米材料孵化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磁性材料、新光源发光新材料的研发与制备。利用我市与白云国际航空城距离较近和交通便捷的优势,紧抓广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航空(枢纽)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广东省建设大航空产业的机遇,伺机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

专栏6: 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行业

专用汽车装备制造业:将鹤山工业城打造成为珠三角专用车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技术专用车、重型载货车等整车产品及核心零部件。重点推动富华机械园、牛力机械、圣宝汽车等项目建设。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磁性材料、新光源发光新材料的研发与制备。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清华同方、世运电子、世安电子、广明源照明、得润电子等项目建设。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围绕提升各类加工机械技术和智能化水平,重点发展印刷机械、制鞋机械、塑料加工机械、陶瓷机械等。

金属制品业:围绕汽车产业,引导相关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主动融入和参与产业链分工合作,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精密铸造、机电设备等制造业。

第二节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

促进产业平台扩能增效。积极有序推进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完善自身发展条件,明确开发建设的时点和步骤,加快建设以鹤山工业城为核心,鹤城、共和、址山、杜阮、司前、大泽等镇联动发展的鹤新蓬产业合作区,建设国内一流的产业承接平台,积极吸引欧洲企业投资兴业。以打造鹤山副中心为目标,做好“一城三镇”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快完善工业城产业规划,探索一园多区开发模式,努力利用址山园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促进江沙工业走廊雅瑶朝阳工业区快速发展、提质增效,理顺运营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江门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健康食品和电子信息等产业。

统筹配置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继续做好用地规模平移入园工作。按照“七个一”标准建设鹤山工业城,大力推进扩能增效,加强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和“二次开发”,加快淘汰效益差、污染大的企业。以适度超前为原则,加快推进园区道路外联内通、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重点抓好连接江门大道道路、污水处理设施、鹤共大道改造、共和-工业城(S270复线)公路、医院、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小学校、休闲公园等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提升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

第三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装备制造业招商计划,配强专业招商队伍,做好产业招商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开展精准化招商,以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围绕专用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上下游企业,延伸提升产业链,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坚持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以世界500强、境外大型企业、央企、中国制造业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为重点招商对象,实现重大项目引进有新突破,重点围绕鹤山工业园主导产业,引进落实意大利meta汽车电子、澳大利亚GTS矿山专用车、斯帝博吊臂车、加拿大龙驹专用车、清华同方照明集团收购欧洲LED照明企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每年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额超10亿元的大项目。依托得润电子、清华同方等积极向欧洲招商引资,吸引一批欧洲企业落户。狠抓招商引资质量,落实项目准入和投资强度要求,促进产业高端发展。

第三章抢抓机遇 建设珠西物流中心

依托鹤山物流基地、广珠铁路、南沙港铁路,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物联江佛,抢抓发展机遇,狠抓项目落地,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鹤山物流港建设并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取得重要进展。

第一节 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江门市将鹤山定位为珠西乃至珠三角商贸物流货运集散中心,将依托鹤山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条件,面向珠三角庞大的物流需求,全力打造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以南沙港铁路在广珠铁路鹤山段交汇设站为机遇,加强沟通衔接,整合利用资源,科学谋划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力争将鹤山物流港建设成为南沙港的无水港、华南地区铁路集装箱分理站,打造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和辐射大西南的重要物流基地。

狠抓项目落地。重点发展保税型物流、专业市场型物流、产业基地物流和电子商务型物流,紧抓珠三角核心区专业市场外迁的重要机遇,积极引入和建设大型专业市场,如特色农副产品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等。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保税贸易,结合电子商务,依托珠三角发达的城市消费市场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都市配送型物流。积极扩大物流港对外影响力,争创比较优势,拓展业务渠道,推动广珠铁路鹤山货运站场开通盐田港铁路货运业务。

专栏7: 物流业发展重点

专业市场型物流:紧抓珠三角核心区专业市场外迁的战略机遇,积极引入和建设专业市场,把鹤山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专业市场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

港口保税型物流:依托与南沙港和南沙自贸区相连的疏港铁路,建设成为南沙保税区的一个功能区和重要组成部分。(1)保税物流。依托南沙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着力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采购等服务功能。(2)保税贸易。利用联通南沙自贸区的优势,建设进出口商品的现代商贸运营平台,积极发展保税展示、保税贸易、分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流与贸易的一体化运作。

配套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结合鹤山现有的产业项目和园区载体,根据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配套完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园区物流中心,形成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积极发展城市配送型物流:依托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内外部路网络衔接,建成城市配送快速物流通道,结合电子商务,发展以生活消费品存储、配送为主的都市配送型物流,为珠三角核心区提供日用品、生鲜食品及医药品的仓储分拣、城市配送、物流信息等服务,形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物流配送节点。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零售业连锁经营。加快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牌连锁便利店和社区超市等业态,在新建社区、交通枢纽出入口、繁华街道以及楼宇集中地等区域,整合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超市和生活服务品牌连锁店,打造“10分钟居民消费圈”。提升发展住宿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高端酒店、民俗酒店、“农家乐”等,更好地面向广佛都市圈的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发展会展业,积极利用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承接分流广州、佛山的一部分商务会展功能。以亚洲厨卫城和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鹤山主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五金卫浴、制鞋等产业抱团发展,努力从生产向“生产+服务”方向发展。推进雅瑶汽贸街建设,引入更多4S店。

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积极利用“互联网+”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大力推进鹤山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建设,推进相关行业协会加强与著名电商合作,抢抓共享经济新机遇。顺应消费新变化的趋势,以及电子商务、网购、O2O快速发展和普及,利用“互联网+”大力促进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文化服务、网络教育、在线医疗、健康养老等民生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和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打通城市社区“最后一百米”和农村“最后一公里”,实现本地产品和服务购销一体化。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建设珠西门户城市的目标,因势利导发展房地产业。加强规划引领,引导房地产业有序向谷埠新区、文化中心区转移,为城区东移提供支撑。做好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镇工作,改善房地产供需结构,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充分利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加快推进“三旧”改造项目的实施。完善房地产周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的配套。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形式。

大力培育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发展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依托王老吉品牌,发展中药文化产业,依托大雁山(古桥古蚕板块),以康复理疗、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为重点,发展健康、检查与疗养集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健康养老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水平。

第四章乘势而上建设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

依托我市山清水秀的特色资源和“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地处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拓展旅游产业空间,补足旅游经济短板,着力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建设珠三角、港澳休闲度假后花园。

第一节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针对旅游消费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的趋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造城市与乡村共享的生活空间。围绕我市岭南水乡、侨乡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鲜卑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及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通过开发建设、整合资源、品牌培育、宣传推介、“互联网+乡村旅游”等手段,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全力建设面向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的乡村生态旅游中心。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深度挖掘我市文化底蕴,整合提升鹤山狮艺、宗祠、侨乡、三夹腾龙、陈山火龙、明清民居、铁夫画阁、客家风情、鲜卑村落、红色旅游等鹤山特色旅游文化,推动“岭南鹤武”文化品牌建设,打造鹤山文化旅游精品。

加强乡村旅游创意策划。探索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各异的旅游业态,着力打造具有鲜明鹤山特色的知名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一镇一特色”和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北部山水文化+物流商贸休闲区,重点以梁赞咏春文化为平台,打造“两山一水”(大雁山、茶山、古劳水乡)旅游走廊;南部休闲农业+客家乡村旅游区,重点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七瓮井-马耳山-昆仑山旅游走廊;西部生态农业+山地生态游憩区,重点以双合乡村生态游客集散中心为平台,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题,打造鹿湖山-彩虹岭-云宿山旅游走廊。各个旅游片区要重点突出一、二个主题,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餐饮、度假等体验式旅游,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改造提升雁山西门和建设雁山南门工程,加快推进落实大雁山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启动古劳水乡湿地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切实改善重点景区道路、旅游标志、步行道、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住宿、餐饮、游乐等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推进步行径(潮人径)建设。

创新旅游开发新模式。加强对我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广,加大旅游专项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利用PPP、众筹等模式加大对旅游的金融支持,以国内龙头旅游集团为重点招商对象,借助和依托其实力和客源,共同合作开发旅游景区,增加旅游人气,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完善旅游发展机制。成立旅游发展专责领导小组,确保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加快制定和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文化为切入点,营造旅游城市氛围。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联结机制,积极参与江门市全域旅游线路和利用“江佛一家”文旅同融机制,做好与佛山旅游线路的对接。协调各方利益,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保护、环境整治、生态环境、耕地保护等的关系,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强旅游从业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旅游服务标准,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打造智慧旅游体系,开展古劳水乡、大雁山风景区智慧旅游开发,为自助游客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化服务。

专栏8: 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一个平台:梁赞咏春文化平台。

一个中心:双合乡村生态游客集散中心。

大雁山-古劳水乡-茶山旅游走廊:北部山水文化+物流商贸休闲区,重点以梁赞咏春文化为平台,打造“两山一水”(大雁山、茶山、古劳水乡)旅游走廊。

七瓮井-马耳山-昆仑山旅游走廊:南部休闲农业+客家乡村旅游区,重点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

鹿湖山-彩虹岭-云宿山旅游走廊西部生态农业+山地生态游憩区,重点以双合乡村生态游客集散中心为平台,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题。

雁山风景区项目:雁山西门改造提升和南门建设。

雁山东园项目:结合酒店的管理模式和设施标准,采用住宅房型设计的国际标准化的酒店式服务住宅,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设施。

西江游艇码头:利用西江黄金岸线,建设游艇码头。

云乡旅游小镇:云乡生态园、云乡生态养老疗养基地、云乡省级森林公园等。

云宿山旅游开发项目:打造户外登山、休闲度假的旅游区。

马耳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设施建设及配套建设酒店、农产品加工区等。

客家文化开发:以鹤城、双合镇的客家自然古村为依托,打造集生态休闲与古村落观光于一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度假区。

天然居生态园:建设生态农场,包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采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场所。

加伦加养生谷: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绿色生态教育基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山地探险体验中心,建设休闲度假别墅区和其他休闲设施。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优质、安全、高效的原则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优质粮食、蔬菜、水果、水产、花卉、茶叶等产业基地,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打造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业,推进址山广垦华粮米业中心建设。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确保粮食安全,新建粮油储备库。积极谋划在鹤山物流港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专业市场,打造农产品区域配送中心。推进古劳水乡特色产业园、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及龙口花卉示范区建设,保护扶持鹤山红茶、鹤城腐竹、古劳制酱、宅梧桂味荔枝等农业特色品牌。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十三五”期末,建成2个以上农业产业集群示范区,3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农业企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规模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追溯平台。加大金融保险支农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财政补贴范围和比例。

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融合,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到2020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农机总动力达22.8万千瓦时。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快新型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发展。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国家或省级现代种业集团企业,打造国家、省级畜禽种业基地。

第三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家园。发扬和传承岭南传统村落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特色文化村,建设望山见水记乡愁的秀美村庄。创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大影响力与辐射带动能力的名镇,以及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名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积极参与宜居示范城镇、宜居示范村庄、幸福村居、生态村镇、卫生镇等创建活动,“十三五”期末,所有镇街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镇,共和镇创建成为全国卫生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搞好“五小”水利(小山塘、小灌渠、小水陂、小电排、小河流等)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基本农田改造建设。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推进路面硬底化建设,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步伐,提高农村公路客运通达率。积极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确保2017年完成村村通自来水目标任务。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能力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助残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按照“五化一提高”的要求,深化村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八个一”小城镇扩容提质工程,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以垃圾、污水和厕所为整治重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全面实施禽畜禁养区、限养区政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启动宅梧、双合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

第五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鹤山。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主动力和引领作用,积极实施创新型企业提升计划,推进鹤山工业城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高科技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更多企业开展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结合的O2O模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落实资金申报、贴息贷款等技改优惠措施。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大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机遇,努力解决原有经济结构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产业朝集聚化、高端化、智慧化发展。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重点抓好印刷、制鞋、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两化融合专项行动,鼓励企业“零增地”增资扩产,推动“机器换人”,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商标兴市战略。全面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化战略,瞄准国内、国际一流的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强化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重点抓好男装皮鞋、址山五金卫浴产品、鹤城腐竹、桃源伞蓬等具有鹤山地方特色的产品质量。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品牌提升行动,积极培育品牌企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通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

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角色,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构建一个甘愿创新、自担风险的氛围,重点提高行政效率、公平配置生产资源、保持司法公正、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公共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拓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天使投资、创投投资等风险投资模式,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一站一基地和两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第二节 大力推进“小微双创”

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依托鹤山工业城科技孵化平台打造鹤山创新基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创业项目(团队、企业)提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以宇红纳米、同方科技、亚洲厨卫商城为重点,引入并孵化一批高技术小微企业。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设立创业创新基金,落实初创小微企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完善“政银保”融资模式,落实税收优惠,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本土民营骨干企业,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国资改革,完善国资平台架构,做大做实资产总量,探索具有独立事权能力、责权利清晰的国有资本运营机制。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探索建立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土储融资平台效应,重点推进“土地收储+项目融资”新模式,提升资产增值力。建立健全价格调控机制、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和价格监测预警体系,严格控制和缩减政府定价范围和项目,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加强财税管理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盘活用好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健全融资偿债和债务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国资平台融资推进产业平台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镇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市、镇两级权责,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深入推进农信社改制,提升农村融资担保服务水平。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推广“网上登记、双向快递”的办事模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强化登记后续监管。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制度,完善政府部门“1+3”清单的动态监管。改革企业投资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投资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实施“两权三化”试点工作,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体上要确地到户。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服务平台作用,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改革农民住宅用地取得方式。

第四节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结构性战略调整,着力发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加大教育、卫生事业、工业研发、农业等方面人才引进力度,用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措施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为创新创业人才安家落户、科技研发、职称评定、经费支持、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提供周到便捷优质服务。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科技人才所得税优惠政策。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和技师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全市领军人才库建设,表彰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将人才引进与鹤山重点发展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实施“人才+项目”捆绑引进机制,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发展一个产业。探索高层次人才参与公共决策的新模式,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遴选聘任一批贡献突出、具备参政议政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咨询专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协调发展,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有较大改善。

第六章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坚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全市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国土合理开发,使空间管控更加有效,推动各个区域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其中:“北商贸”优化开发区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为主线,继续推进“三旧”改造,打造城市靓丽名片,推进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工业”重点开发区是全市重要产业功能区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主战场,以集聚集约发展为主线,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强化重大项目和龙头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加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西生态”生态功能区以生态环保为主线,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建立健全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土地利用、刚性支出比例增长机制等,保障各个功能区协调发展。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其中对西部生态功能区的宅梧、双合两个镇的经济考核,将主要考核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现有产业,可通过各种方式的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退出或跨区域转移,实现存量调整优化。

专栏9:主体功能区布局


北商贸:以沙坪为中心,是江门东部一体大城市的北门户,要依托江顺大桥和江门大道北线,实现与广佛经济圈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商业零售、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城市经济产业。做好鹤山国际物流港规划建设,打造江门物流门户。

中工业:工业城和共和、鹤城、址山三镇(一城三镇),是全市制造业生产基地、经济发展主战场,重点发展高技术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物流机械、智能电子设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西生态:宅梧、双合镇,主要任务是守住生态屏障和民生底线,同时利用山区镇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生态旅游。

第二节 着力推进城乡发展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村改居”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

第三节 打造共同精神家园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传递好声音、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处置和引导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做强主流舆论阵地。加强城市整体形象策划、宣传和推介,擦亮有山水、有活力、有魅力的鹤山品牌。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全力争取在2018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文明城市。传承优秀岭南文化,大力弘扬新时期侨乡精神,加强新时期侨务工作,充分利用鹤邑海外联谊会、世界鹤山乡亲联谊会等平台,做好海外乡亲联络沟通工作,发挥文化寻根作用,增强新生代华侨对祖国、对家乡的认知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第七章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同城共融

跳出鹤山发展鹤山,将鹤山放在珠三角大格局来谋划发展,积极开拓对外开放合作新领域,以外贸转型升级、江门东部一体和江佛同城为重要抓手,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第一节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加快外贸优化升级。巩固提升传统出口优势,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大力度开拓市场,提高出口贸易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支持印刷、制鞋、五金卫浴、纺织服装等行业扩大出口,培育和壮大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发挥我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着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打响“鹤山制造”品牌。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提高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确保江门海关鹤山监管中心如期建成运营。

完善外贸扶持措施。落实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坚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落实扶持外贸出口奖励措施,采取措施扩大出口产品在本地出口。主动对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实验区,积极寻找外贸发展商机,推进与国际标准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

第二节 优化开放合作格局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创新区域合作新思路,探索开放合作新模式,完善开放合作新机制,深化与港澳台地区、东盟地区的经贸文化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区域开放合作重要新平台。完善投资布局,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境外品牌。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制订“走出去”骨干企业扶持计划,支持“走出去”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全方位推进与港澳台在现代产业各个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金融、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交流,引进港澳健康服务、养生养老、教育培训、创意设计等服务机构。

第三节 推进三区一市融合

围绕江门市对鹤山的发展定位,认真贯彻执行《江门市东部“三区一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江门市“三区一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5-2020)》,以江门大道、广佛江珠轨道交通、南沙港铁路等核心工程为纽带,主动纳入大江门发展范畴,做好与江门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环境共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对接,实现与江门“东部一体”同步发展、同城共融。加强交通对接,按照江门市的统一规划,认真做好江门大道鹤山连接线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江大道鹤山延伸段建设,规划贯通鹤山工业城连接江门大道的路网;推动沙坪北部商贸片区与江门滨江新区融合发展、错位发展,以谷埠新区、古桥古蚕新区建设为突破口,突出商贸、会展、生态、健康、文化、娱乐等功能,打造北承广佛、东联江门主城区的城市新门户和生态型精品新城。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在工商管理、技术监督、行政事业收费、户籍办理等方面实现大江门统一标准,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机制和政策制度,推动行政服务效能一体化。

第四节 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充分发挥我市与广佛都市圈接壤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广佛都市圈的产业互补、交通设施、环境共治、文化旅游等的对接合作,主动融入珠三角核心区经济圈。重点做好产业发展,紧紧抓住江顺大桥建成通车的机遇,主动融入和承接顺德的产业转移,围绕汽车制造和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以鹤山工业城特种车生产基地为平台,以富华重工产业园、东鹏智能家居、牛力机械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发展专用车、汽车零部件、机电设备等制造业,将我市打造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基地。积极利用珠三角先进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工业设计等资源来推动鹤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抓好设备更新、智能化管理、机器换人等方面的对接。

第八章绿色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新格局。

第一节 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绿色惠民。重点抓好“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三边地”、闲置地、山林、塘基等资源推进社区公园、村居公园建设,中心镇公园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其他镇公园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村居公园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到2020年,实现村居公园全覆盖,10个镇街各至少建成1个镇级公园。结合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沙坪河湿地公园,城区建成文化中心公园、体育公园。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完善景观和配套设施,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十三五”期间,将广东云乡、彩虹岭森林公园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县级森林公园2个,建成岭南水乡生态公园。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落实生态控制线、林业生态红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做好四堡水库、古劳水乡、重点山塘水库环境保护和修复,对生态景观和风景区控制线范围内的非法建筑物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清理整治,逐步将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区内所有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

“十三五”时期改造商品林面积10万亩。加强林业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江门大道鹤山连接线、G325过境线鹤山段等主干道的绿化,完善城乡绿道体系建设,稳步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十三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

专栏10: 公园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生态景观保护:划定生态景观控制线,对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资源进行规划保护。

龙头公园建设:整合提升大雁山龙头公园,打造成为主题鲜明、具有特色的知名风景名胜区。鹿湖山(云乡水库)、昆仑山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建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景点。

村居公园建设:结合村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村居公园,到2020年全市138个村(居)至少各建成1个公园,实现村(居)公园全覆盖。

岭南水乡生态公园:利用和保护好我市现有的水乡生态景观资源,与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结合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建设沙坪河湿地公园、古劳水乡湿地公园,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岭南水乡生态公园。

城乡绿廊建设:以江、河等水体为依托,把沿江廊道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全民健身为一体的带状公园;以城市干道以及高速出入口为网络,把沿路廊道打造成为“一路一特色、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生态景观林。

第二节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创新环境治理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克服先污染后治理、注重末端治理的旧思维、老路子,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以影响绿色发展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严格实施环保准入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污泥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和效果,落实雨污分流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

深入实施大气防治行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公布未达标企业名单,实施限期整改。推进鹤港清洁生产行动计划,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建设。改善大气环境,加大以PM2.5、工业粉尘和城市扬尘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全部淘汰“黄标车”;推进工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到“十三五”期末淘汰一批工业燃煤锅炉。

加强水环境治理。以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址山河和民族河整治工程等为重点,通过截污、清淤、引水、绿化,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景观,建立古劳水乡、沙坪河水循环系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内黑臭水体。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摸清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状况,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开展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以鹤山水厂、四堡水库备用水源为重点,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快推进四堡水库周边山体商品林恢复生态林,确保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

专栏11: 环境整治工程

深化河长责任制:建立并实施潭江流域来苏河、址山河、民族河、镇海水-宅梧河、雅瑶河、双桥水,西江流域升平河、龙口河、桃源河、蚬江河、沙坪河等河涌“河长”责任制。

水环境整治:沙坪河综合整治、民族河(鹤山段)综合整治、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东溪河水环境污染治理。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杰洲污水处理厂、工业城污水处理厂、址山镇第二污水处理厂、宅梧镇污水处理厂、双合镇污水处理厂。

大气污染防治:淘汰全部“黄标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加强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马山卫生填埋场改造及扩容工程(三期)

饮用水源保护: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商品林全部改造为生态公益林。

畜禽养殖:划分禁养区域实施禁养,禁养区内的养殖场限期搬迁清拆关闭;限养区和适养区严格管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内所有养殖场办理环保手续、完善环保治理措施。

第三节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提高天然气等非化石能源比重,推进鹤山产业聚集区热电联供和龙口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做好资源再生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加快鹤山市天保再生塑料基地建设。加强产业、交通、建筑、公共场所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推广绿色建筑,提倡环保材料应用,在谷埠新区探索低碳区域试点,创建低碳生态城市。推广与应用绿色低碳产品,将其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集约的行动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过度消费,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时时可做、处处可为。倡导低碳出行,推进公共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完善自行车道建设,鼓励绿色出行。

第四节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自觉性,重点加强工业节能降耗,持续推进“双百节能工程”,推广工业节能技术装备、高效节能电器等节能环保产品,继续做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健全企业用地亩产税收动态管理机制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城乡用地监察执法,及时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加大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立足以存量用地推动新一轮发展用地需求。抓好城镇低效用地和低效厂房再开发,鼓励支持企业“零用地”增资扩产和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十三五”期末,全市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有明显提高。

第九章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可持续的底线思维,完善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制度安排,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第一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强工业城创新基地和宇红纳米、同方科技、亚洲厨卫商城三大“小微双创”基地就业带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工作,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搭建和完善就业平台,力争“十三五”时期全市平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鼓励探索建立正常工资增长协调机制,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工资合理增长,适时降低社保费缴存比例。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促进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步增加,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第二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确保提前实现脱贫目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针对扶贫对象的需求设计调整扶贫计划,因人因地施策,全面启动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实行“一户一办法、一村一政策”。制定落实贫困户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增长等机制,对扶贫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搭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平台,办好扶贫济困日等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做到救急难、兜底线,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建立临时救助机制,提高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城乡低保对象个人自付费用按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低收入家庭成员个人自付费用按不低于70%给予医疗救助。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和“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高低保救助的精准度,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化核对、网络化管理,确保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人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户等的保障水平,确保有效保障底线民生。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完善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助残服务,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居家托养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托养服务相结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养护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建设居家养老、居家托养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普及“银龄安康行动”,把政府出资购买对象的年龄条件进一步放宽,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惠待遇。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市及各镇街养老院扩建增容,推进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做好妇儿优抚助残等工作。做好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发放工作,确保补助资金按时、准确发放。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支持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在社区建设、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救助赈灾等领域实施项目和提供服务。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的补贴标准,扩大残疾人补贴覆盖面,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第四节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强化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目标,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推进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支持社区教育发展,新建鹤山市社区学院,到2020年全市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覆盖所有镇(街)社区;办好特殊教育,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制定各类残疾类别学生随班就读具体标准。

完善教育发展机制。结合当前学位资源存在的供需矛盾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做好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论证分析,修订完善《鹤山市学校和学位发展规划(2015-2020)》,及时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乡村教师培育,推进名师工程,加大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落实教师刚性流动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探索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创办一所高水平的民办学校。推进依法治教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校舍安全。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打造成为我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积极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进一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加大文化投入,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度挖掘鹤山龙狮、咏春、龙舟、祠堂等文化内涵,发挥李铁夫、胡蝶、梁赞等名人效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鹤山文化影响力。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推动文化文艺创作推陈出新。大力培育文化产业,以中国印刷生产基地为核心,推动印刷、包装等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推进色色环球婚庆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

推进卫生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收入分配、监管机制等制度,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中医药服务等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卫生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入,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重点推进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另址扩建和市中医院改扩建工作。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创建特色专科为抓手,积极实施“名医引进”计划,大力吸纳高级职称人才,完善全科医生制度。鼓励支持港澳台和社会资本举办优质大型医疗与养老机构。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事业,加强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做好优生优育的全程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增强国防观念,做好国民经济动员等工作,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专栏12: 民生重点工程

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另址扩建、市中医院改扩建。

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新建民办学校、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沙坪七小、址山小学、其他学校新建及扩建。

文化体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宫、体育公园。

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建粮油储备库、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救助站。

公共服务:“邑家园”社会服务综合平台、文化中心人防工程。

第十章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政府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治理,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将政府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合法、过程公开、责任明确。通过制度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部门不得法外设权,行政依法有据,从根本上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打造阳光政府。

第二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提高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线,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府部门“1+3”清单的动态监管,确保权力的目录、内容和运行流程及时公开。完善扁平化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前置审批环节,推进审批后监管制度化,重点加大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审批流程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推广和深化“邑门式”服务,进一步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完善政务网站、微博群和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服务平台。

第三节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个人信用“黑名单”制度,推进“诚信绿卡”计划进一步向小微企业推广。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创新和完善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进镇(街)、村(社区)、村小组三级网格化管理,积极推动以“邑家园”为核心的社区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打造以基层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服务、支援服务、利民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综合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健全管理制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工作机制,加快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第四节 建设和谐平安鹤山

深入推进平安鹤山建设,适应公共安全新形势,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持续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等的诉求表达功能,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完善城乡消防工程体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治安整治力度,增强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黄赌毒”行为,坚决抵制低俗丑陋现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零容忍”机制,严惩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吃得放心。

第三篇建机制抓落实 保障规划见实效

第一章强化支撑夯实规划实施基础

第一节 全力打造六大平台

积极推进规划实施载体建设,为规划纲要有效实施提供坚实保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城三中心”和六大核心任务,全力打造工业、物流、国资、土储、服务和文化旅游六大平台。要创新发展理念,更新思想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大干部职工创业创新的干事氛围,探索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敢于突破、不甘人后、担当作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紧盯规划目标任务不放松,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一城三中心”和六大平台加快建设并取得成效,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节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是确保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举,是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抓手,是检验规划成效的主要体现。抓项目投入就是抓增长抓发展,必须把抓项目、增投入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集中精力抓项目、增投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增长的“火车头”效应,对已开工的项目,千方百计争速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对未开工的项目,督促责任单位抓紧做好土地招拍挂、规划、图纸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全面实施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加强项目储备,以鹤山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为重点,灵活用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三旧”改造、大项目一事一议、工业园共享机制,以及单层厂房改多层厂房、中小微企技改奖励等政策,面向行业十强、世界500强等建立招商库,通过商会、龙头企业、委托中介机构等实行定点招商,积极论证、筛选、储备一批有行业前景、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项目。

第三节着力破解要素制约

全力化解土地制约。要尽最大努力抓要素、强保障,努力增强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助推器”作用。在我市当前土地利用作减量规划的不利背景下,要及早落实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破解用地难题。一是要用足、用好、用活建设用地指标;二是更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消化“转而未供”土地,优化低效利用土地,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建设用地及时开发和充分利用,坚持以“效益论英雄”,努力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税收;三是要努力将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列入省和江门市重点项目计划,争取取得上级预留土地指标。

创新模式激活资金流。大胆创新模式,拓宽渠道,激活资金流,为“一城三中心”和民生建设寻求强大资金保障。大力推进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深化推进国有资产整合经营,做大做强国资运营平台,全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

加强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落实我市人才引进计划,对特别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实行“一事一策”的重点扶持,大力鼓励“项目+人才”引进模式。实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培训倍增工程,提升民营企业人才和管理素质。完善就业培训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加大就业见习力度,给予生活费补贴。加强人才和企业员工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扶持措施。

第四节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国家和省、市对工业、科技、外贸、融资等涉企扶持政策,发挥各级商会、行业协会作用。优化企业服务,调整降低收费标准,精简办事流程,提供便捷服务。切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做好亲商、安商和暖商,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要厚爱三分、高看一眼。简化环评审批手续,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对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最大程度简化环评手续,提高环评效率。

第二章加强保障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 认真做好规划衔接

强化上级规划引导作用,加强与江门市规划对接,加强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探索建立“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控性地位,统筹推进空间“一张图”管理。

第二节 积极强化政策引导

加强对规划的组织落实,制定规划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土地资源分配、集约用地考核、两级财政收入分配、不同类别地区考核、实施主体功能区保障机制等。规划纲要的有关目标和任务要分解落实到镇街和市有关部门,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并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通过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三节 严格规划考评监督

要细化工作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根据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及时查找、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要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由市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附注:名词解析

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三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放之门”,粤西进入珠三角的“方便之门”,珠三角通向粤西、广西乃至大西南的“辐射之门”。“三心”:珠江西岸新的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和城市中心。

4.“东提西进、同城共融”:“东提”是指东部三区一市(蓬江、江海、新会、鹤山)实施融合提质;“西进”是指西部台开恩(台山、开平、恩平)实施协同共进。

5.“三大片区”:指谷埠新区、文化中心区、美雅产业新城。

6.“一纲要五行动”:一纲要指《鹤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五行动即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企业升级改造行动、产业平台扩能增效行动、重大项目突破行动、产城融合振兴行动。

7.“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

8.“智慧城市”: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9.云服务: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的行政服务平台。

10.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1.“1+3”清单: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投资准入审批清单、市场监督清单。

12.“邑门式”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行政服务平台。

13.“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登记时依次获发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等“五证”,改为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4.“两权三化”:“两权”即两确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中核实集体资产所有权和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三化”是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信息化、村组干部管理绩效化。

15.“八个一”: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中转站、一个镇级公园、一个家居商住小区、一个文化广场、一个镇级功能完善的养老院、一个商贸市场、一个相当于三星级标准或以上的酒店。

16.“五化一提高”:五化即净化、亮化、绿化、文化、美化,一提高即提高农民生活和保障水平。

17.“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

18.“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