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鹤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84MB2C93707A/2024-00047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鹤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6-17
名称: 鹤山非遗主题线上展览——咏春、狮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6-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鹤山非遗主题线上展览——咏春、狮艺

发布日期:2024-06-17  浏览次数:-

  非遗暨端午线上展览的最后一期将为大家介绍咏春、狮艺!

  咏春拳,鹤山咏春拳于2007年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咏春拳“源于严咏春,衍于梁赞”。鹤山咏春拳由梁赞师祖创立并亲传乡中弟子,在鹤山流传已过百年。梁赞(1825—1894)是鹤山古劳人,在佛山开宗立派,被世人誉为“咏春拳王”,享有“佛山赞先生”的美誉。现活跃于佛山、鹤山、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咏春拳传人,皆出自其门下,各门各派公认赞先生为师祖,鹤山也因此成为“咏春圣地”。

  梁赞将自己毕生武艺浓缩成精华,创立鹤山偏身咏春拳,精简提炼出十二路散手拳法,即大念头、小念头、标锤、三箭锤、拦桥、双龙、蝶掌、寻桥、鹤膀、短桥、标指、伏虎。鹤山咏春拳体现了止戈为武、谦恭平和的武德,展现了刚柔相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对外交流、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鹤山咏春文化正逐步展现出迷人魅力,已成为鹤山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0.png

  狮艺,鹤山狮艺于2007年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据史料记载,南国醒狮在明代起源于佛山,后在清末,鹤山越塘人冯庚长推陈出新,通过对猫的细心观察,悟出了狮型猫步,把猫的动作与性格融合到醒狮表演中,形成“八情”(喜、怒、惊、乐、疑、醉、睡、醒),创造了“见物必疑、见青必喜、见红必惊、见桩必咬、见木必拔、见水必6戏、见阶必探”的鹤山狮艺。

  鹤山狮艺既有扎实的武功步法、高难度的采青、独特的狮头造型,还有神态逼真、千姿百态的情节表演,再配以独创的“七星鼓法”,是一种更具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的醒狮文化形态。鹤山狮艺已走出广东、走向世界,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是联系港澳同胞与海外华侨、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