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鹤山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寻求典型镇村建设新思路、新办法。近日,桃源镇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及13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形成考察组,分批前往开平市百合镇、赤坎镇,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学习其“百千万工程”建设先进经验,为桃源镇高质量发展探寻“他山之石”。
城镇建设:寻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圩镇的共生密码
百合镇充分发挥其辖区资源格局和特点,坚持“三圩联动”发展思路,凭借“三通一平”工作法,实施了圩镇公厕改造、主街绿化美化、“三线”整治、美丽圩镇客厅建设、美丽河道修复升级、农贸市场提升等一批惠民工程;完成美丽河道生态恢复工程;推进“饺子街”综合改造,完成沿街房屋外立面翻新、人行道铺设等工程;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夜间经济活力,既保留市井烟火气,又助力圩镇与村集体联动发展。
百合镇这种以产业更加均衡、城乡渐趋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引发桃源镇村干部的热烈讨论。
乡村蝶变:探寻村民共治与内生动力的良性循环
赤坎镇红溪村鹰村作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取得160间农房外立面改造、5.15公里“三线”整治等提升乡村“颜值”“气质”的同时,进而推动“美丽风貌”转化为“美丽经济”。引入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采取“镇政府+项目公司+村集体+村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点带面推动红溪村产业振兴。
桃源镇、村干部纷纷表示,红溪村鹰村以项目带动乡村发展模式对我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有很大的启发。
产业活力:探访“梦回开平”与“天下粮仓”的文创转型
在赤坎镇,热闹的氛围、丰富的业态组合、精良的演艺品质,无不彰显出赤坎文旅夜经济的活力;在塘口镇,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的“创意修复”,如今已成功变身为文化地标。
在交流学习过程中,桃源镇党委书记李能活强调:一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要学深悟透赤坎镇红溪村鹰村实践经验,构建“乡贤顾问团+村民议事会+共建示范户”三级动员体系,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工投劳、献智引资。二要在修旧如旧基础上激发闲置资源新活力。对我镇旧祠堂、荒芜地、空厂房实施“唤醒计划”,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的工作理念,实现“老房子讲故事、旧空间生金银”。三要文化赋能,用桃源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唤醒农村乡土情。深挖桃源李氏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生态美景,用古建筑传承千年书香味,带动农旅消费,让桃源文化可触、可感、可消费,做好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更需要文化赋能,桃源镇将在广度、深度挖掘特有传统特色文化与乡愁记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着力将“学习经验”转化为“奋力实干”,把“蓝图”细化为“施工图”,努力交出典型村镇建设的桃源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