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坎小学旧址,繁华市井中独有的静谧和浪漫让人流连忘返。这个承载着主理人刘柱荣和几代赤坎人儿时记忆的校园,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摄影工作室,无数温馨和幸福的笑脸在这里通过镜头被定格,释放出崭新的文化魅力和气息。从离家打拼到返乡创业,村里有什么“诱惑”吸引着他?
2024年3月,刘柱荣已在摄影行业奋斗多年,在一次外出研学进修中,深入了解摄影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再升华,一直心心念念寻找一片属于他,并能够大展拳脚的场地。
随着鹤山市沙坪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典型村建设如火如荼,怎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赤坎村“两委”班子每天琢磨最多的事情。赤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润珍有个习惯,不定期穿梭于村头巷尾、各家各户,在唠家常中聆听村民的心声与梦想,集思广益共同谋划发展路子。
同年5月,在一次平常的走访便“碰撞”出返乡创业与乡村发展“双向奔赴”的生动故事。在与刘柱荣的交谈中,刘润珍敏锐捕捉到了这位青年眼中的光芒,凭着对村集体资源的了然于心,当即推荐了刘柱荣母校所在地——赤坎小学旧址。
“20岁时,我想去外面寻找更大的世界,现在发现更大的世界就在自己的家乡。”刘柱荣在市场调研时发现,如今的家乡基础设施完善,既有城市便捷的生活体验,又有乡村独有的环境风貌,曾经养育自己长大的“热土”,正是自己返乡创业、实现梦想的“沃土”。于是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从构思设计到改造翻新,再到正式开业,刘柱荣和十多名本地小伙伴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芷境庄园”将原本斑驳的教室、杂草丛生的操场改造为环境优美的绿地和户外摄影棚,陈旧破损的楼栋换上新装。工作室开业后,婚纱拍摄、生日派对和团建研学场地出租等新的发展业态、新的消费场景、新的烟火气息也“注入”了这块土地,同时带动了乡村环境的美化,增添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乡村美景不断“出圈”,这块集体资产也由原来每年4.8万元增加到14.77万元,递增了3倍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新赛道”。
▲改造前后对比图
近日,在工作室一楼,咖啡厅正在装修入驻,花艺师、插画师、咖啡师等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加入返乡创业的队伍之中。从闲置小学到梦想工坊,这一场相遇,是青年个人理想的着陆,更是“百千万工程”汇聚青春力量、为返乡人才搭建广阔舞台的生动样本。
接下来,沙坪街道将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在绿水青山间筑巢引凤,成就乡村与人才的双向奔赴,照亮更多青年创业者的前行之路,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为“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