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上有了新绿,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经过龙口镇中七村可以看到,该村约250亩的撂荒地已被整齐地犁起了一排排小土包,新种下的玉米种子已有新芽冒出。
(无人机喷洒除草剂)
产业振兴,复耕复种
今年8月,龙口镇借助去年引进的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的技术支持,以“公司+政府+农户”的模式,统筹推进各村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以此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同时,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助力龙口镇肉牛养殖产业振兴。
以肉牛养殖产业为发动机,打开复耕复种新思路
“龙口牛肉”是鹤山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为进一步承接大湾区饮食消费行业发展机遇,推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以及粤桂扶贫协作项目纵深延伸,龙口镇政府于去年引进了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
(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
该项目选址龙口镇福迳村,于去年9月投入建设,总投资5600万元,总规划占地面积100亩,基础设施齐全,预计年养殖肉牛量达7500头。该项目的核心团队由畜牧管理专业人员组成,为该项目提供了更专业、丰富的技术支持。该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提高了龙口牛肉的产量,该镇的优质牛肉还供应到大湾区各地,更好地打响了“龙口牛肉”的招牌。
“随着龙口镇肉牛养殖项目的不断发展,肉牛饲料的需求量也随之提高,而玉米秆等农作物的剩余部分正是其最好的饲料,利用撂荒地种植玉米,既可以解决土地弃耕撂荒的问题,增加了粮食产量,又解决了秸秆的处理问题,还能为农户带来增收。”龙口镇党委书记温启胜表示。
(龙口镇党委书记温启胜(右一)到中七村指导撂荒地复耕工作)
近期,龙口镇发动各村委会积极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并加强与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牛世家公司)的沟通,达成复耕复种合作意向,通过采取“公司+政府+农户”的运作模式,即由镇政府负责集约、平整撂荒地,由旺牛世家公司负责农作物的种植和技术指导,并动员辖区内农户参与撂荒地的种植工作与后期维护,推动龙口镇实施撂荒地复耕复种,提高粮食产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此外,旺牛世家公司还将把养殖场生产的有机肥还田用于玉米或其他农作物种植,以此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衔接,形成良好的生态产业链。
村民在家门口做起农田守卫,保障复耕复种持续有效
龙口镇的复耕总面积约2000亩,涉及14个行政村共106个地块。截至目前,全镇共平整撂荒地面积971.59亩,已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达494.36亩,农作物主要为玉米、番薯等,计划将于今年12月中旬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任务。预计整株收割的情况下年亩产量可达7-8吨。为加快推进复耕复种进度,龙口镇目前正在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加紧完善排灌水渠、田间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中七村耕地较为平整且连片,靠近升平河和土地原有的水利设施,在发展种植业方面有较大优势。目前该村还作为龙口镇复耕复种的示范村,在石路村和马岗二队、马岗三队约250亩共9个地块实施了复耕复种。
(中七村驻村第一书记宋振祥(右一)指导复耕工作)
“此前有较多年轻村民认为种植粮食的收益不高且风险较大,纷纷弃耕外出打工或从事鱼塘养殖行业,仅有部分年龄较大的村民仍在坚持耕种粮食,部分片区的耕地已弃耕撂荒长达2-3年。”中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胜华回忆道。
(复耕现场)
对此,中七村通过发动弃耕农户集约田地资源,委托龙口镇政府做好统筹工作,由旺牛世家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及后期维护的相关指导,并聘请有就业意向的村民负责做好农作物的种植和维护工作,在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保障复耕复种持续有效。
未来的展望
接下来,龙口镇将继续坚持“公司+政府+农户”运行模式,加紧推进辖区内撂荒地复耕复种的进度,同时加强各村复耕复种田地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的建设工作。此外,通过进一步打开“龙口牛肉”销售渠道,带动肉牛养殖业向产业化经营目标发展,使复耕复种工作与龙口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促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