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茶香飘远,暖满人间——鹤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参与古劳茶山精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一、项目背景

      (一)茶山茶文化渊源

       茶山村位于鹤山古劳西北部,与南海西岸、高明杨和镇及鹤山龙口镇连接,与西樵山隔西江相望,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未有鹤山县,先有古劳茶”。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的茶始产于宋元时期,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乐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在550年前已经开始植茶,一直繁衍至今。

       相传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曾专门送古劳茶叶给宋家三姊妹品尝,可见其地位之特殊。古劳银针,也曾经越洋过海远销欧美、澳大利亚,那时古劳茶有“香飘万里,名传五洲”之说。 


(二)茶山生态园项目诞生

       虽然茶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由于产业单一,群众普遍收入偏低,以至于因生活过于艰苦,很多村民都往山下移居,由原来六条村庄最终剩下四条,但“留守”村民们一直都是以种茶为生。2003年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市镇两级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一条宽有4米多、长有8.5公里的四级水泥硬底化公路从丽水村委会直通茶山乐安村,从此茶山村通过经营餐饮店逐渐摆脱落后的面貌,但种茶产业反而日渐息微。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茶山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餐饮店经营的前提下发挥茶山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优化种茶产业链,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古劳茶山生态园项目”由此诞生。通过引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企业参与茶山生态园共同打造集观光旅游、体验茶文化、生产、品茶、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经济组织;项目采取“公司+茶园+扶贫户”,通过产业帮扶,互惠互赢,助力脱贫。

▲茶山生态园规划图


▲茶农在茶山生态园茶田工作


二、鹤山市工商联(总商会)的茶山扶贫之路

     

    (一)发动社会力量出资认种茶田

      鹤山市工商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百企扶百村”的号召,落实15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委会的帮扶任务。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去年,创新模式,采取“公司+茶园+扶贫户”模式,开展精准帮扶。具体做法为:按三年为一期,出资人按每亩茶田每年20000元,三年合共提供资金60000元给古劳生态园,古劳生态园每年以等价(20000元)的茶叶抵顶给出资人,另外每年向帮扶对象(1户1亩)支付总额为5600元的收益作为帮扶资金。期间帮扶对象可到茶园学习、培训和务工,另外发放报酬50元/次。

▲认种茶田

在鹤山市工商联(总商会)的大力发动下,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鹤山市雅瑶隔朗五金实业有限公司、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雅图高新、国机南联等21家企业及党支部出资126万元认领21亩茶田,支持21名精准扶贫对象投身种茶行业,帮助扶贫对象逐渐实现经济增收,改善生活。



▲企业家到现场考察认种茶田


参与茶山生态园项目企业家访谈:

      “扶贫先扶智,这是我们进行扶贫工作的理念。通过发动企业家认领茶田,引导扶贫对象到茶山生态园投身种茶行业,让他们利用自身技能改善生活,不仅有效帮助他们走出经济困境,更能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某企业负责人 冯总


受助扶贫户访谈内容:

      “很感谢商会企业家的热心帮扶!茶山生态园的环境很优美,能在这里工作我感到很开心,不仅经济条件改善了,心态也变得乐观了。”

——古劳镇精准扶贫对象 李先生


(二)成效渐显

     到目前为止茶山精准帮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茶山七星坑先后种植了雪芽100、金牡丹、黄金芽、英红九号和茶山一号等优质名茶品种,到目前止发展种植茶面积达260亩。如今,茶山生态园不仅成为古劳镇的特色旅游景点,其出产的茶叶也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经济及社会济效益渐显。而现在眼看茶园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融合,鹤山市工商联(总商会)把目光锁定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社会责任上,今后将继续发动其他的热心人士和企业家积极参与此项目,让茶香不断飘远,温暖满载人间。